921大地震發生距今已經12年,台灣第一套設在外海的地震監測系統,海纜今天才正式登陸,今年10月才會完工啟用。台灣位在太平洋火環帶上,是地震頻繁區域;但若非發生災難性地震,地震建設常不受重視,經費常被大舉刪除。

根據氣象局統計,台灣一年監測到的地震多達1萬6000個,有感地震超過千個。一旦花蓮近海發生規模6.5或7以上強震,對台北盆地的災害可能遠大於宜花地區。

最近日本發生規模9強震引發海嘯,造成嚴重傷亡,重建經費估計超過9兆台幣。日本是鄰近國家中最重視外海地震監測的國家,日本海域至少已布設八條海底地震電纜;反觀台灣,雖有七成地震發生在外海,第一條海底地震電纜卻要今年10月才會啟用。

其實早在多年前,氣象局就著手推動「台灣東部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建置計畫」,還為這項計畫取了一個本土且親民的名稱,叫「媽祖計畫」,目的就是希望一旦東部外海發生強震時,可以多爭取一點預警時間,扮演有如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媽祖守護民眾角色。

但「媽祖計畫」經費後來被大幅刪減,還被要求分年編列,執行了四年只能建了外海45公里的海纜。若非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釀成巨災,第二期90公里海纜計畫,就算再送出去,不知又會被刪得剩下多少。

【記者謝蕙蓮/宜蘭頭城報導】

台灣第一套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,目的是為了強化台灣東部海域地震、海嘯監測,也具有台灣海洋環境研究功能,是一個綜合性的海底觀測系統。

這套系統透過光纖海纜,從宜蘭頭城陸上站向外海延伸,長度約45公里。海底電纜前端裝設一座科學觀測節點,從節點連接海底寬頻地震儀、海底加速度地震儀、海嘯數位式壓力計、溫鹽儀與水下聽音計等多種儀器。

當地震或海嘯發生時,地震儀和數位式壓力計會把收到的觀測資料,由光纖電纜傳送到頭城的海纜陸上站,再傳回中央氣象局分析處理後,再對外發布。

氣象局表示,系統完成啟用後,可和現有的陸上地震觀測站整合,強化東部海域地震、海嘯與監測能力,提高地震定位的準確度與縮短反應時間。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,這套系統10月完工啟用後,台灣一年監測到的地震數量,可增加到三萬次以上。

 
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數位式壓力計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ella234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